这3个问题记得问!近视手术前教你如何和医生沟通
做近视手术前,面诊时医生可能会主动先问你一些问题,比如
“近期是否佩戴过隐形眼镜/RGP/OK镜”
“近两年屈光不正是否稳定”
“摘镜是否为了征兵”
除了如实回答医生提出的问题外,作为患者也要懂得“主动出击”。虽然医生都会帮助患者评估眼睛情况,排查手术禁忌症,判断适合术式。
但有时候医生面对的患者太多,没办法顾虑到每位患者的“个人诉求”,多主动沟通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术后的矫治情况,这3个问题记得问:
1、术后矫治视力
这个比较好理解,就是术后能达到多少的视力。
一般而言,术后的视力就是在术前检查中测得的矫治视力。有的人矫治视力是1.0,有的人矫治视力可以达到1.2/1.5,也的有人矫治视力只有0.9/0.8,这跟自身的眼睛条件有关。每个人的眼睛条件不同,术后达到的视力也会有差异。
2、术前是否干眼
决定了是否适合做近视手术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。
术前本身就有干眼的人,术后眼睛干涩的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。因此,术前医生都会通过裂隙灯检查、泪膜破裂时间测定等干眼检查,判定患者是否有干眼症,并视干眼的情况评估是否符合手术要求。
作为患者,如果平时有眼干症状,也可以和医生主动沟通。如果术前就有明显干眼,建议先诊治好,病情缓解后再考虑摘镜手术。
全飞秒伤口较小,切断的神经更少,因此术后眼干程度相对较轻,持续时间较短,部分患者甚至感觉不到眼干症状;
半飞秒切口相对较大,相应的切断的神经也较多,术后初期干眼可能性较大;
全激光手术属于表层手术,即激光直接从角膜上皮层进行切削,术后角膜上皮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修复原有形态,因此术后眼干也会比较典型,术后使用眼药水的周期也更久;
ICL晶体植入术属于眼内手术,不切削角膜组织,损伤到的角膜神经少,眼干的可能也就较小。
3、调节能力
跟术后修复的快/慢,以及术后是否会视疲劳有关。
调节能力是指眼睛既能看清远处,又能看清近处景物的能力。是通过眼球同睫状肌、晶状体悬韧带和晶状体来实现的。
在近视手术术前会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,判断调节能力不足的主要参考指标是调节幅度(AMP)低于正常值。
正常值=15-0.25*年龄,如果测得数值比正常调节力低2D或以上,同时单眼反转拍负镜无法通过或者通过缓慢,则考虑为调节不足。(具体情况需由医生判断)
一般来说,年龄越小,调节能力越强,术后修复也较快;而本身调节能力较差,年龄相对较大的摘镜朋友,则修复时间相对较长。
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,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用眼过度,调节能力情况不一,所以还需要主动向医生咨询。
对于调节功能较差的患者,可以考虑给予术前和术后的调节功能训练。调节力就像肌肉的力量,就和我们平常健身一样,可以通过锻炼提升力量,变得健康。